“效率低下,浪费惊人!”全国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许文发在2015第七届中国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上,评价我国能源利用情况时如是说。
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6%,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,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,能源消费总量大、能效极低。对此,许文发表示,“区域能源可把各种能源综合、集成利用,把能源‘吃干、榨尽’,用最少的能源完成更多的工作,把我国能源利用率从36%提升到50%、72%甚至90%。”
何为区域能源
“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所有一切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能源,在一个特指的区域内得到科学、合理、综合、集成的应用,完成能源生产、转换、供应、输配、使用和排放全过程,称为区域能源。”许文发解释说。
这种区域可以是行政划分的城市和城区,也可以是一个居住小区或一个建筑群,还特指开发区、园区等。
区域能源系统可以是锅炉房供热系统、冷水机组供冷系统、热电厂系统、冷热电联供系统、热泵供能系统、太阳能供能系统、风电系统等,所用能源还包括燃煤、燃油、燃气、可再生能源、太阳能热水系统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、地表水源热泵系统、污水源热泵、土壤源热泵系统、光伏发电系统、风力发电系统、生物质能等。
据介绍,世界能源平均利用效率为50.32%,其中印度39%、美国51%、日本56%、丹麦72%,而我国仅为36.81%。世界平均每百万美元GDP耗能为2.49吨油当量,我国却达到7.18吨油当量。
“必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,减少能源浪费和二氧化碳排放,实现能源多次利用势在必行。”针对我国能源只一次性利用,而没有二三次有效利用的浪费情况,许文发认为,区域能源能够控制能源消费增加过快,降低能耗;能够降低煤炭消费比重,推进多种能源综合、集成应用;推进天然气的梯级综合利用,建设分布式能源,实现“三联供”。同时,区域能源还可以为能源与互联网相结合提供广阔前景。
区域能源前景广阔
关于区域能源的发展前景,许文发认为,区域能源可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。
首先,区域能源能够控制能源消费增加过快,降低能耗。因为区域能源可实现多种能源的科学、合理、综合、集成的应用,在需求侧实现品位对应、温度对口、梯级利用、多能互补,能够使各种能源适得其所,发挥其特长,降低总能耗、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、降低单位GDP的能耗。
其次,区域能源可降低煤炭消费比重,推进多种能源综合、集成应用。我国煤炭消耗占一次能源结构近70%,煤炭利用能效低,排放污染较高;而世界各国都在降低煤炭的消费比例,平均占能源消费的25%左右。若实现能源革命,必须降低煤炭消费量。
区域能源可以更多地利用多种一次化石能源:石油、天然气(常规、非常规、页岩气、煤层气等);可再生资源:太阳能、风能、地热能、生物质能等;各种低品位能源:余热、废热。尽量少烧煤、不烧煤。
再次,区域能源推进天然气的梯级综合利用,建设分布式能源,实现“三联供”。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的化石能源,我国将它们一次烧掉,不仅能效低(仅有40%左右),而且排放污染高。
为实现天然气的综合梯级利用,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。利用天然气的高品位——发电产生高品位二次能源;再利用天然气发电的余热——低品位,为各种产业和建筑提供能源。实现汽、热、电“三联供”,梯级利用天然气能效可达90%以上。
许文发认为,区域能源还可以为能源与互联网相结合提供广阔前景、推进能源国际合作。“区域能源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,它不仅可以自己形成独立的能源系统,同时它还可以和其他形式的能源集成为一个综合高能效的系统。”
区域能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
在今年6月举行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会上,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《城市区域能源:充分激发能源效率和新能源的潜力》报告中文版,为世界各国的城市在复杂的全球气候变化、能源转型的背景下,提供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城市解决方案和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,以实现应对气候变化、空气污染、可再生能源发展、经济增长等多重可持续发展目标。
这一《报告》共包含五大章,包括现代化区域能源系统转型、政府的管理经营模式,以及区域能源利用具体操作方法等内容。操作方法之一,是利用各大城市已有的工业生产余热,为城市居民供冷、供热,这一做法不仅能够节约水暖所需的大量煤炭资源,实现低污染和低成本,更避免了大量能源的浪费。
“这一报告选取了包括中国鞍山在内的全球45个区域能源利用示范城市,为世界各国城市的能源利用和转型提供了参考。”许文发说。
中国已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,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。许文发表示,在中国城镇化持续高速发展,人口密度相对集中以及工业余能利用潜力巨大的背景下,区域能源系统建设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
“如果气候超额支出,我们可能都不知道它对全世界造成如何灾难性的影响,所以必须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。”许文发表示,“气候变化会严重冲击沿海城市,这不是明天要发生的,而是今天正在发生的。不仅仅是气候,其他方面也一样,因此在城市建设的同时要提高人们的危机意识,强化人们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认识。”
上一条:韩国电力:核客秘诀